羊肉吃多会上火这事儿相当科学

我第一次去苏州玩耍的时候,就被人间天堂的美食深深吸引住了。

天下无两的苏式面,软糯Q劲的鸡头米、均衡讲究的苏帮菜、还有之前提过的水滴形汤团(点这里回顾)……

苏式汤面

桂花鸡头米

除了这些,自然还少不了驰名江南的“藏书羊肉”。

01

“一只羊羔”并不是一只羊羔

“藏书”和“羊肉”这俩词,是个人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把它俩放在一起,就有好多人不知道是啥了。

其实,“藏书”是个地名,指的是苏州郊区的藏书镇,如今属于木渎古镇的管辖。此地以做羊肉著称,几百年间不衰,如今更是分店遍及江浙沪,势头直追沙县小吃和牛肉拉面。所以知道“藏书羊肉”的人多,“藏书镇”反而不著名了。

藏书古镇

我第一次踏进藏书羊肉店,被热情的老板上前推荐:“要不要羊肉火锅?来点红烧的下酒?来一只羊羔吃吃?”

我心中一凛——一只羊羔?就算我看着像个吃主儿,也不至于吃一整只羊羔吧。我怕是人家当地的方言被自己听错了,特地拿过菜单看了看,没错!有白切羊肉,红烧羊肉,羊肚羊肠,还有羊羔!

后来苏州去的多了,我才知道,菜单上的羊羔是“羊糕”的误写,而且这种误写在藏书羊肉馆非常常见。“一只”也不是斗酒只羊的只,是吴方言的万用量词,比如“一只小菜”。

所以,老板其实是在问我“要不要来一道叫做‘羊糕’的菜尝一尝?”

冻羊糕,口感绵密紧实,味道香而不膻,瘦而不柴,是非常优秀的羊肉菜肴

终于说到正题……

羊糕就是用羊肉加香料煮到酥烂,连汤带肉放凉,形成固态的“肉冻”。当然,单纯的肉汤并不足以形成“冻”,制作的时候必须放一些肉皮同煮。

苏州的羊糕甚至需要加入不少猪皮,增加汤里胶原蛋白的含量,这样才能形成完美的“糕状”。所以,在此提示一点,南方因为回族人口较少,很多羊肉馆并不是清真的,少数民族同志要注意。

苏州藏书羊肉馆的羊肉锅和羊糕

02

脂、膏、糕,形态各不同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祖宗的食谱》复原古菜,叫做“羊肉膏”,和上面说的“羊糕”基本是一个东西,不过羊糕的口味和做法更加进化一点。

清朝人为啥要叫“羊膏”呢,是不是又是一个错别字呢?还真不是,膏和糕在食品中的意义还真有点不一样。

我们亲手复原的古菜:羊肉膏

图片来自:《祖宗的食谱》年周历

在《礼记》当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凝者曰脂,释者为膏”,又有“脂者,牛羊属;膏者,豕属”。《说文解字》中对此还有更进一步的解释:“戴角曰脂,无角曰膏”。这是咱们祖先对于动物脂肪的认识和分类。

像牛羊这类动物的脂肪熔点比较高,在常温下总是硬邦邦的固体,古人管这类油脂叫“脂”;

常温下的牛油

图片来自:rf.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chenglong.com/jmgcf/33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