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伪女权主义者你们跟你们口中的直男癌并
(本号内容乃属原创,不规范转载举报处理。当然,欢迎读者分享到朋友圈~文中提到的文章都可以直接戳~)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你几乎很难不与「女权主义者」发生交集,当然,这种交集有时会让你觉得莫名其妙:
打不打扮,有关女权;温不温柔,有关女权;做不做家务,有关女权;结不结婚,有关女权;生不生娃,有关女权;男生买不买房,还是有关女权。
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在各个角落冒出来的骂的你狗血喷头的「女权」,其实很可能只是「假冒的」女权,简称「伪女权」?
1
伪女权主义者最喜欢用来批判他人的词之一,就是「物化女性」。
「物化女性」,听起来好高级哦!可你知不知道这个词到底说的是什么?
物化女性即把女性看作物件,更进一步,是看作满足男性社会需要的物件。简单来说,物化女性就是认为女性的存在价值就是为了讨好男性,而对于女性本人的诉求毫不关心。
「物化女性」当然是非常蛮横的态度。康德就曾经说过「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人作为人,当然应该有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自由,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
而这个高级的观念又是如何被伪女权主义者运用的?
伪女权的常见论调之一就是:你打扮是为了迎合男权社会,所以你一打扮或者是一讲究外表,就是物化女性。
但等等——
有句话说的好,爱美是人的天性。
就拿我自己来说,据我妈妈说,在我很小很小甚至连男女性别意识都没有的时候,我就非常地爱美:我妈给我穿的漂漂亮亮,我就开开心心;我妈给我穿的乱七八糟,我就不停哭闹。
不仅如此,即使我长大之后,我还是喜欢那些美丽的事物:我看到长相悦目的人,无论男女,我都会觉得愉快;我与内心丰富的人聊天,无论老少,我都觉得开心;我与温柔和善的人相处,无论阶层,我都觉得快乐——
人们对于美或善的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喜爱。为什么仅仅因为男性也喜欢这些,就可以粗暴地断定「变得更美就是为了给男人看」「性格温柔就是为了讨好男人」?
为什么我们作为女性,就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需求,为了取悦自己而打扮,为了让自己快乐而变美?
▲尼日利亚作家奇玛曼达
认为女性「都是为了讨好男权」而不承认女性有自己的独立诉求,这到底是尊重女性,倡导女性力量;还是看扁女性,认为女性都是蠢蛋不会有自己的想法?
伪女权主义者说我们在「物化女性」,按我说,不如说她们在「污化女性」。
论坛上,如果有男人说「你穿短裙不就是为了给我看大腿」「你打扮还不是为了给我看」会被声讨到网络断线——大家都知道这样认为是不对的。
而为什么,同样的话,由女性打着女权旗号说出「你打扮不就是为了给男人看」,「热爱打扮就是物化女性」就突然变得高级无比正确无比了?
本质上有任何不同吗?
2
伪女权主义者常用的观点二,是「格局不够」。
简而言之,这类伪女权并非完全反对打扮,但认为如果时间和精力用于打扮,就无法放在更重要的事物上面去,从而导致女性没有办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但是,依然是等等——
▲海蒂拉玛(左)和娜塔莉波特曼(右)
海蒂拉玛,美国著名女演员,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而同时,她也是一位女发明家,与他人合作发明了「扩频通信技术」,被后世称为「CDMA之母」。
她的美貌,阻碍了她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了吗?
娜塔莉波特曼,从小美到大的童星,曾获「全球最美脸蛋」第一名,演技也获奥斯卡认可。而不仅如此,她边演戏边读书,不仅在哈佛攻读了心理学,还精通法语、希伯来语和日语。
她的美貌,阻碍了她成为了一个更加优秀的人了吗?
当然,你可能说,并不是所有女生都会是海蒂拉玛或者是娜塔莉波特曼,都能像她们一样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这当然是事实——
然而,你又凭什么一口认定,所有的女生,都又会像你口中假设的那样,因为打扮就无法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就,从而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还是那句话,这到底是在为女性着想,还是在看扁女性处理轻重缓急、安排自己时间精力的能力?
▲AmalAlamuddin,被称为职场女性的着装教科书,穿着得体有品位、优雅也不乏女人味,同时是知名女律师、作家
更何况,「在一个方面努力,在另一个方面就不行」往往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而「优秀的人往往在各个方面都有亮眼成绩」才更接近普遍真相。
为何如此?
穿衣打扮也好,运动健身也好,读书深造也罢,能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得成功的人,都自有值得敬佩的品质——
当你看到我们赞赏细腰大长腿的时候,你只看细腰大长腿,看不到背后的自制力、耐力、执行力和控制力。
当你看到一个穿衣有范的女生的时候,你只看到她的华衣美服,却看不到她背后对于自己的研究:她是什么体型、适合什么风格、适合什么颜色,这一切答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需要开动头脑,才能想出来的。
当你看到一个妆容精致的女生的时候,你只看到她在描眉画目,却看不到她背后努力提高自己技艺的努力:从一用睫毛膏就戳瞎双眼,到熟练地刷出自然感的睫毛;从一用眉笔就变成蜡笔小新,变成多一分则浓少一分则淡的自然眉,这中间隔着多少咬着牙的练习,多少总结和思考?
而如果一个女生拥有理性变美所需的思考力、分析力、执行力、耐力、自制力等等优良品质,你又凭什么认为,有了这些能力的她,不会更接近成功反而更接近失败?
是啊,你觉得自己是在「为女性着想」,然而,你知道吗?你们与你们口中的直男癌也并无不同:
几百年前,男人们说:「女人是没办法同时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还是待在家里罢了。」
而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为什么还有人说:「女人是没办法同时处理好外在和内在的,还是不要在意打扮好了」?
请问这两种论调,有任何根本上的不同吗?不都是在看扁女性的能力,限制女性的自由吗?
3
伪女权者喜欢攻击的另一个群体,是家庭主妇:「居然在家里让丈夫养你,自己没地位,连累整个女性被看扁,真是给女性丢脸!」
▲但bug的是,男权社会也不愿意承认家庭妇女的价值,导致这部分女性权利很不受保障——女权主义者又再次跟她们口中的直男癌站在了一个阵线
抽离女权,谁都可以看出「贬低」和「歧视」,但跟女权联系在一起,好像突然就变得有道理了——毕竟,女权可是很先进很厉害很重要的东西呢!
然而,你知道吗?虽然女权很先进很厉害很重要,但还有更先进更厉害更重要东西在上面架着呢——人权。
我们固然身为女性,但在这个身份之前,我们首先是作为人存在的,作为人,人权当然是最首要的权利。
人权的概念非常繁复,但其精神内核是好理解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权利。
这意味着,只要不违背法律、不伤害他人,每个人都有权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相对的,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以他们喜欢的方式生活的权利。
女权,从何而来?说到底,依然是人权——
几百年前,男人们认为女人就该柔顺,就该留在家里,就该放弃工作,就不该读书、不该参加选举。
这种观念以及配套的制度,让那些不够柔顺、不想留在家里、想要读书、想要工作的女性无法以她们想要的方式生活——说到底,这损害了这部分女性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人权」。
而正因为在原来的社会中,受到这种对待的多为女性,所以这些「想要选举、想要读书、想要工作」的女性主张的自己的权利,就被称为女权。
然而,如果今天的我们,认为女性一定就该出去工作,不该留在家里为家庭奉献,甚至认为柔顺可人的女性又或者是家庭主妇是可耻的,我们与几百年前的男权思想,又有何不同呢——
有人天性爱美,有人天性疏淡。有人天性进取,有人天性居家。一刀切地让女性不读书留在家里当家庭主妇,是损害了那些想要进取的女性的人权。那么一刀切地认为女性不工作就可耻,女性当家庭主妇就该骂,不也损害了那些生性居家的女性的人权?
而如果我们所主张的「女权」没有让女性过得更好,这种「女权」又怎么配称为「女权」?这充其量是借着女权名号的「伪女权」罢了。
这种「伪女权」观念的背后,不是权利,而是暴力——你要按照我认为对的/对我有利的方式生活的暴力。
几百年前,男人们要求我们以他们想要的方式生活,而今天,当女性在男权的重压下稍微喘口气的时候,又有伪女权主义者跳出来,让我们以她们认为正确的方式生活——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女权主义的核心:女性应该有权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美国喜剧演员艾米·舒默)
而如果说女权诉求真的有实现的那一天,那不应该是所有女性都留短发、穿裤子、不苟言笑、专注职场进取的一天。
而我想,那一天更可能是这样的:
想要上学的女性可以免受「女生读那么多书干嘛」的舆论困扰;想要上班的女性可以免受「女性应该回归家庭」的观念攻击;家庭主妇的贡献和劳动被舆论和法律承认;而爱打扮的女性和不爱打扮的女性,都可以互相欣赏、互相尊重。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也应该是所有女性都能有权利和有力量,以她们认为让自己幸福开心的方式生活的那一天。
4
当然,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是理想国。
环顾左右,我们总会看到那些痛苦的女性们:
她们也许出身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在求学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女生读那么多书干嘛」的指责;进入职场,还有职场女性歧视等着她们;而结婚生子之后,又有很多人认为女性应该承担带娃的全部责任——
而甚至,她们还不算最倒霉的,因为有无数的女婴还没出生或者刚刚出生,就被重男轻女的父母残忍地杀死……
而几百年前,女性的地位甚至更糟:
人们认为女性在智能上低男人一等,认为女性不该读书,无法胜任工作,不应该参加选举。更有甚者,他们认为女性无法在任何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今天的女性固然艰难,但过去的女性所面临的重压,比之今日,又何止是重了千倍?
而改变这一切的,又是什么呢?
▲左起:伏波娃、南丁格尔、雪莉·桑德伯格
西蒙娜·德·波伏娃写出女权主义代表作《第二性》,提出「女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女人」这一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观点,并详细地描述了女性是如何在各个人生阶段被男权社会所限制,而又应该如何获得解放。
出生富裕家庭的南丁格尔,选择了当时人们所鄙夷的「愚昧无知」「无法执行医学任务」的护理事业。在她的推动下,克里米亚的英国战地伤员死亡率由42%降至2.2%,人们称她为「提灯天使」,也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位为国际护士节,以纪念她为护理事业、为社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雪梨·桑德伯格,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曾任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她在影响无数女性的畅销书《向前一步》中呼吁女性自省:之所以女性领导的数量少,不仅是因为性别歧视男女差异,女性也可以加强自身——增强职场自信、与伴侣沟通分担家庭责任、勇敢在职场中要求合理的待遇。
我们都学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力量有贡献的人的诉求才会真正被倾听、被重视。
女权主义的兴起也好,女性地位的上升也好,从来都不是靠女性互相贬低、互相打压来达成的——
女性想要更高的地位,根本道路只有一条,变得更聪明(打破观念束缚)、更强大(提升经济实力、提升政治地位)、更优秀(实力打脸那些认为女性低人一等的人)。
▲有道理当然好,但是没有力量的时候,是没有人跟你讲道理的
平心而论,我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我非常支持「真·女权主义者」,因为她们是真正用行动,让女性变得更聪明、更强大、更优秀的一群人——她们不仅改善了女性目前的生活环境,也为女性的未来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而为什么伪·女权主义者的论调则令人不快?
一方面来说,她们对于很多真正关乎女性福利的事件缺乏深度的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chenglong.com/jmgff/1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