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上,在我被斥责你的女儿没有教养

成妈妈的话

亲爱的们,你现在看到的文章,是一位妈妈带着小宝宝坐长途飞机,因为孩子不得已的哭闹而备受责备、横眉冷对的事情。

如果你还看了今天文章的头条,你就会得出结论:其实飞机上是否宽容哭闹的孩子,实在是和各地文化差异有太大关系。我们在忙着责备熊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跳出中国甚至东亚的文化圈子,去看一看别的民族是怎么做的,他们的做法有没有道理呢?

成妈妈这次不站队、仅供大家自己判断。

(其实不站队的原因是,那些动辄指责孩子哭闹、却忽视了孩子生理发育还很不成熟等客观原因的人,写出的批评孩子的评论实在是太义正言辞、咄咄有理。毛豆妈自感说不过他们。但是看到这个文章的妈妈的人,应该会有更多理性的思索吧)

作为一个妈妈,最难堪的事情莫过于有人在公共场合指责你:“你不配当妈妈!”以及“你的孩子真没有教养!”

前几天,我独自带两岁半的女儿从悉尼回国,考虑到任务的艰巨性,我带了一些她喜欢的零食,还准备了ipad在路上给她看动画片。飞机是下午两点起飞,习惯在十二点左右午睡一小时的女儿,因为行程的原因,错过了当天的午睡。

估计是没休息好,再加上耳压的变化不舒服,女儿在起飞不久后就开始持续不断地踢前座的椅子。我小声地制止了很多遍,但她完全不受控,我问她要不要看绘本,要不要喝酸奶,要不要玩贴纸书,她一直尖叫着喊No。由于飞机还在上升,每个人都必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系好安全带,我也没法把她抱起来。

我实在是太累了,在机场抱着孩子推着行李,走了将近一公里,耐心被磨得没剩下多少。

我们的前座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因为长得挺漂亮,入座的时候我还多看了几眼。在我劝女儿的间隙,我听见她和旁边座位的人说:“好烦,太倒霉了”之类的话。此刻我有点急了,不由得加重了说女儿的语气:“不许再踢了!你再这样一会儿不许看动画片!”

结果,女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在她扯着嗓子的嚎哭声中,我简直度秒如年,感觉周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或者故意忍耐着不看我,我别无选择,只能继续低声哄女儿。

几分钟过后,前座的女孩松开安全带站起来,转向我用盖过孩子哭的音量对我喊:“你能不能让她别哭了?”

我顿时愣住了。我的道歉因为她的态度没法说出口,我一时也想不到反击什么,也或许是太累了,反正最后我选择了沉默。前座的女孩喊完也坐下了。

安全带灯终于解除了。我把女儿抱到自己的怀里,拿出ipad,给她放预先存好的动画片。大概只安静了10分钟,女儿在我的怀里又开始踹前座的椅子。这时候这个女孩又站了起来,对我说:“你他妈能管管自己的孩子吗?”

我非常生气地回呛了一句:“你能好好说话吗?”

她开始嚷:“我就是不能好好说话,怎么了?这姑娘从上飞机踢到现在,又哭又叫,有你这样当妈的吗?我见过的小孩多了,还没见过她这么没教养的。”隔着过道一个40多岁的中年大姐看不过去了,回她:“带小孩子出门不容易,等你当妈你就知道了。”女儿估计被前座的女孩吓住了,扔掉ipad紧紧搂住我的脖子又大哭了起来,我别无选择,给了邻座一个感谢的眼神,沉默着抱女儿冲去了厕所。

我一手抱着女儿,一手用最后一丝力气反锁上了厕所的门,在厕所逼仄的空间里,抱着还在大哭的女儿一屁股坐在马桶盖上。我在发抖,不停亲着女儿的额头,重复着安慰的话,累,无助,烦躁,自己的眼泪也不受控地往外流。

我的女儿,她刚过一岁半的时候,就知道对爸爸妈妈的朋友用“谢谢”和“请”,对外国人用“thankyou”和“please”,就在上周,还因为在超市主动对收银员说“seeyoulater”,被奖励了一套辅食品牌附赠的餐具。

我一直引以为傲的软萌萌,就在今天,变成了网上那种没教养的“熊孩子”了吗?或者,我是一个“熊家长”?

女儿的嚎哭并没有停止,她不喜欢在厕所呆着,尖叫着要出去。我站起来,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眼线已经晕开了,顺着眼泪糊成一团黑——是的,我每天出门都化妆,每周都要跑至少三次五公里,我今年33岁,除了怀孕那一年,体重从未超过48公斤。我心里想要的“体面”,现在全面崩塌了。我接受不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骂,但我更接受不了的是,别人说我的女儿没教养。

女儿发现我哭了,她有点害怕,从大哭变成了抽泣。我说:“宝贝儿你乖乖坐在这里,妈妈洗个脸。”她点点头,我把她放在马桶盖上坐好,然后快速打开水龙头,用洗手液把睫毛膏、口红统统都洗了,在脸上涂了厕所里放的护手霜。心情终于变好了一点,我转头给了女儿一个微笑,抱起她说:“我们回去吧,不许再踢了好吗?”

回到座位上,我给了女儿几块米饼,和一罐酸奶,也为自己领到了发放的咖啡。终于从一整天的混乱里平静下来了片刻。小孩就是小孩,女儿在拿到吃的东西以后,情绪立刻好了起来,一边吃,小眼睛一边滴溜溜的看周围。

我开始恢复理性。我知道我没有错,再小的孩子也有出行的权利。虽然我没有像传说中的外国爸妈那样提前给周围的人发小礼物写道歉纸条,但是在飞机里,在安全指示没有解除以前,我已经尽量做了我所能做的全部,我没法把孩子打一顿威胁她消停,也没法同时把她的脚按住、再把她的嘴捂上。

隔着通道,我旁边的那位大姐想聊天。她问:“你女儿好带吗?”此时还真是个尴尬的问题,我好想告诉她我女儿特别好带,作息规律从不挑食,爱说爱笑懂礼貌,但我只是假笑了一下说:“还可以吧,今天有点情绪化。”

女儿问:“妈妈,什么是情绪化?”

我:“就是说你刚才大哭的时候不听妈妈劝呀。”

女儿不高兴地瘪着嘴,不吭声了。

我摸着女儿的头,开始内疚了。我终于意识到,刚才之所以感觉那么糟糕,是因为我觉得“丢脸”。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被人大声用脏话问候和指责,作为一个自觉算“体面”的人,因为“丢脸”所以烦躁,我差一点把这种耻辱感转移到我的女儿身上——

而她刚刚两岁半,还在用好奇和试探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还在不断探索、试错中,一步步了解社会规则,她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她需要大人为她树立规则,告诉她什么是对和错;但她也同样需要来自家人的无条件的爱。

兀自玩了一会儿之后,女儿看见旁边座位的人在用前座椅背后面的小屏幕看电影,她小声对着我的耳朵说她也想看。我想了想说:“我可以帮你打开,但是你要答应妈妈,不可以用手指头去戳屏幕,这样会打扰前座的人,好吗?”女儿答应了我的要求,带着耳机安安静静的看完了自己选的《冰雪奇缘》。

前座的人也许是听见了我说的话,也许是之后女儿没有再踢她的座位,反正半夜女儿醒来嚎哭的时候,那女孩没有再继续指责我。

而我一夜没怎么睡,抱着女儿,想了好多。

从女儿一岁半甚至更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希冀她懂事、讲礼貌,不要推人、不要抢玩具、不要大喊大叫、吃饭的时候不扔盘子、大哭的时候能一劝就停……只要她的言行有偏差,说了几次后无法纠正,我就立刻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一个好妈妈吗?我是不是没有把孩子教育好?然后四处寻求解决方案。

可是我从来没想过,这种对自己和对她的苛求,理智吗?

我还设想了回国后,网上那些“熊孩子”的案例发生在自己身上,该怎么办;或者遇见对我女儿咆哮、飞盘子、抡巴掌的“熊大人”,又该怎么办。

我想了又想,对于“当妈妈”这件事,我有了新的领悟——我只想当一个“体面的正常人”,也要尽可能言传身教的教育女儿成为“体面的正常人”。

在孩子给别人带来的麻烦的时候,我需要道歉,但是,我没有必要低声下气。年龄小的孩子确实没有办法在任何时候都安静乖巧,这是客观事实。我也不能把自己作为家长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传递给孩子,我要教育她,但是不能苛求她,她还需要时间去学会自控,她还需要犯错的机会,才能够成长。

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克制,尽量用正常的音量说话,因为我不希望女儿学成一个大喊大叫的不体面的人。如果真的遇上了垃圾人,就干脆认怂,赶紧离开。走不了的话,不如就沉默。

我控制不了外界环境。我自己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熬了一整夜,女儿只醒来哭了一次,换了姿势又继续睡了。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到达北京机场,在出关之前,我带女儿进卫生间,给她洗漱、编辫子、换了身干净衣服;她等我洗脸、化妆。然后我们一起出去找在机场等候已久的家人。

一切都过去了。

本文来源:







































浜戝崡鐧界櫆椋?
杩禌鑳歌吅鑲借偁婧剁墖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chenglong.com/jmgff/14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