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十年才读懂的明朝那些事儿
如果要我以最简短的文字向外星人讲述人类的历史,我会说这是一部无限循环的勇者斗恶龙的故事。勇者泛指被欺负的人,恶龙泛指欺负人的人。
多数情况下,勇者被恶龙杀死。
少数情况下,勇者杀死了恶龙,但随即变成了新的恶龙。
极少极少极少数情况下,勇者杀死了恶龙,并以勇者的身份保护人们直到消逝。
在前两种情况的不断轮回中,人类将希望寄托在第三种情况——圣贤的身上。
《明朝那些事儿》完结时,作者——当年明月早已凭此书功成名就扬名立万,但他在后记中却处处流露出感伤的情绪,当时的我只顾着读完全书的热血沸腾,对后记中那些隐晦表达的金玉良言全然未曾深思。
这些年来,我不断地推荐朋友们去看《明朝那些事儿》,也不断地抱怨着当年明月为何还没有新作问世?漫长的等待使我终于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尝试着认真地学习历史,一个个年份、一个个地点、一个个谜题的解答、一个个官职的权限。
渐渐地,我发现历史故事与历史的区别,就如同站在山顶看风景与站在悬崖边上凝视深渊的区别。而真相,就在深渊之中回以凝视……
渐渐地,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看”。
《明朝那些事儿》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诙谐幽默和通俗易懂,但就这两点来说,袁腾飞做的也很不错。《明朝那些事儿》的成功更不仅仅是因为随处可见的金句,十年过去,我才明白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价值观。
当年明月告诉我们:
能力卓绝的是强人(朱元璋、张居正)。
干干净净地走完自己一生并且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是伟人。(于谦)
帮助他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且自身能够善始善终的是圣贤。(王守仁)
强人的故事诚然耀眼,但强人总是无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变为恶龙的化身,对强人的崇拜只能加速轮回,只有伟人和圣贤才能让这个世界从本质上好上那么一点点。
如果到此为止,那也不过是讲大道理罢了。难得的是,当年明月将如何成为伟人和圣贤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无论吃多大的亏都把那些大道理坚持下去,仅此而已。
这个世界会好吗?多一个用圣贤的标准要求别人的人,这个世界就多一分残忍。多一个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人,这个世界就多一分温暖。
历史不是由英雄创造的,也不只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是所有曾经存在过的人共同创造的。历史的悲剧不只是被贴上坏人标签的那些人酿成的,每一个知情而不与之抗争的人都有责任。
当年明月不仅引导我们登上山顶欣赏了风景,他还在悬崖绝壁上为读者装上了一层防护栏。
他老实做人,勤奋写书,顺手就能挣的广告费对他来说如同粪土一般。出版商亲自为他计算因为免费在网上公布全文而损失的多达七位数的版税收入(注意这还是房价飙升前的七位数),他还是不为所动,无私地分享着自己的心血。
这是一个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值得我尊敬和学习的人,因此我买下了《明朝那些事儿》的每一个版本。
最后附上《明朝那些事儿》的后记。
后记
本来没想写,但还是写一个吧,毕竟那么多字都写了。
记得前段时间,去央视面对面访谈,主持人问我,书写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我自己很多次,高兴、兴奋、沮丧,什么都有可能。
但当这刻来到的时候,我只感觉,没有感觉。
不是矫情。
怎么说呢,因为我始终觉得写这玩意,是个小得没法再小的事。然而很快有人告诉我,你的书在畅销排行榜蹲了几天,几月,几年,然后是几十万册、几百万册,直到某天,某位仁兄很是激动地对我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发行量,可以排进前十五名。
有意思吗?说实话,有点意思。
雷打不动的,还有媒体,报纸、期刊、杂志、电视台,从时尚到社会,从休闲到时局,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国到外国,借用某位同志的话,连宠物杂志都上门找你。平均一天几个访问,问的问题,也大致雷同,翻来覆去,总也是那么几个问题,每天都要背几遍,像我这么乏味的人,谁愿意跟我聊,那都是交差,我明白。
外型土得掉渣,也硬拽上若干电视讲坛,讲一些相当通俗,相当大众,相当是人就能听明白的所谓历史(类似故事会),当然,该问的还得问下去,还讲的可能还得讲下去。
这个没意思,没意思,也得接着混。
我始终觉得,我是个很平凡的人,扔人堆里就找不着,放在通缉令上,估计都没人能记住,到现在还这么觉得,今天被人记住了,明天就会被人忘记,今天很多人知道,明天就不知道,所以所谓后记,所谓感想,所谓获奖感言之类的无聊的,乱扯的,自欺欺人的,胡说八道的,都休息吧。
那么接下来,说点有必要说的话。
首先,是感谢,非常之感谢。
记得马未都同志有次对我说,这世上很多人都有不喜欢你的理由。因为你成名太早,成名太盛,太过年轻,人家不喜欢你,那是有道理的,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讨厌你,怎么逗你,你都得理解,应该理解。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无所谓。
但让我感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应该还是喜欢我的,一直以来,我都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没有你们,我撑不到今天,谢谢你们,非常真诚地谢谢你们。
谢谢。
然后是心得,如果要问我,有个什么成功心得,处世原则,我觉得,只有一点,老实做人,勤奋写书,无它。
几年来,我每天都写,没有一天敢于疏忽,不惹事,不闹事,即使所谓盛名之下,我也从未懈怠,有人让我写文章推荐商品,推荐什么就送什么,还有的希望我做点广告,费用可以到六位数,顺手就挣。
我没有理会。因为我不是商人。
出版商亲自算给我听,由于我坚持把未出版部分免费发表,因此每年带来的版税损失,可以达到七位数,这还不包括盗版,以及各种未经许可的文本。
我依然坚持,因为我相信,这是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有看与不看的自由,也有买和不买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强迫。
这是我的处世原则,我始终坚持,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么干很吃亏,但结果,相信你已经看到。
好的,还有历史,既然写了历史,还要说说对历史的看法。
就剩几句了,虚的就算了,来点实在的吧。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以上的话,能看懂的,就看懂了,没看懂的,就当是说疯话。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因为看得历史比较多,所以我这个人比较有历史感,当然,这是文明的说法,粗点讲,就是悲观。
这并非开玩笑,我本人虽然经常幽默幽默,但对很多事情都很悲观,因为我经常看历史(就好比很多人看电视剧一样),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剧结局,无一例外。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怂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但我坚持幽默,是因为我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得想死。
但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
这句话,不是在满怀希望光明时说的,很绝望、很无助,很痛苦,很迷茫的时候,说这句话。
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
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曾经有人问我,你怎么了解那么多你不应该了解的东西,你怎么会有那么多六七十岁的人才有的感受。我说我不知道。跟我一起排话剧的田沁鑫导演说,我是上辈子看了太多书,憋屈死了,这辈子来写。
我没话说。
还会不会写?应该会,感觉还能写,还写得出来,毕竟还很年轻,离退休尚早,尚能饭
继续写之前,先歇歇,累得慌。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最后送一首食指的诗给大家,我所要跟大家讲的,大致就在其中了吧。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二十多岁写,写完还是二十多岁,有趣。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无需害怕
无需绝望
要相信自己
刘轩鸿十年才写出这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chenglong.com/jmgpp/35815.html